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环保酵素制作精华贴

环保酵素使用经验精华贴新手必读:环保酵素简明手册
环保酵素使用:家居日用的好帮手杭州电视台:垃圾减量与环保酵素防止酵素瓶爆炸的方法
hot! 北京酵素使用及规模化制作经验环保酵素还了我一条清澈的小河

《浙江日报》报道环保酵素推广工作

查看: 2834|回复: 3

《本能伦》2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9 15: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保酵素微信公众号
4、应变性
应变性是人体在生态中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的本能。当人体内、外环境突然或逐渐发生变化时,应变性本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寒、热、缺氧、饥、饱、劳、逸等等,应变性系统会改变自我的皮肤、汗腺、血压、心率、血管……以调节自我适应环境。生活在西藏高原的人们,适应缺氧的环境;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习惯于寒冷的环境;这是生命过程中人人常见的应变性现象。在五十年前,剃头的师傅都长有一双大脚,因为他需长年站着工作,又须站得稳,应变性本能改变了它;木工师傅常年吃力地用手推刨,应变性本能改变了他的双手,生得粗大有力。任何一个生物,都有应变性的本能。
中医很早以前便在阴阳五行中发现了应变性本能。有记载证明,在十六世纪,中医以“人痘接种天花”。中医把天花病毒接种到人体,使人在生命过程中与天花病毒共处,结果,人体生态中的应变性本能,改变了自我,适应了病毒环境,这是人体应变性改变自我适应自然的另一表现。中医这个对生命认知的智慧,一百多年后,被英国医生琴纳学去,改用“牛痘接种”。
艾滋病毒与猴子的和平共处,也是“应变性”的结果。蟑螂吃灭蟑毒剂,只需六代便可以得到自身“应变性”带来的免疫。艾滋病毒与猴子、蟑螂与毒剂的和谐共处,是自然生态使然。牛痘接种是阴阳五行的智慧,人引牛痘病毒进入自身,用自身的应变性本能改变自我适应自然的理念,用于“牛痘接种”,至今四百余年,在世界上消灭了天花!
这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中医把痘毒引入自身,艾滋病毒与猴子的共处,与之磨合,用自身应变性本能,改变自我来适应有毒环境。这是个什么理念?“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理念。为什么改变自我适应自然四百年而消灭了天花(应该是天花在世界绝迹)?西方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现了青霉素,举世为之欢呼,以为杀灭病菌的药造出来了,人类有救了!然而,杀菌、抗菌不过五十年,结果是病菌越杀越强,传染病越来越多。什么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生态理念——一个是按照生命运动规律来对待生命,改变自我或者说完善自己来适应自然;一个是战胜自然、改变自然,以适应自我,这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个问题,到此为止,不作更多的讨论。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生态平衡的理念已经过至少四五千年的考验证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生命和谐,是来自阴阳五行运动的生态平衡理念。
应变性是一切生物共有的,动物、植物有,病菌、病毒也有。植物从热带迁移寒带,或从寒带迁移热带,都可以逐渐改变自身而适应新气候环境而生存。蟑螂对于毒饵只需六代即可得到免疫,这是蟑螂的应变性本能;中医引种天花病毒进入自身,改变自我适应自然,到“牛痘接种”四百年,使天花病在世界绝迹;青霉素进入人体制菌五十年,用药量增大了上百倍,而传染病却逐年增多、副作用逐年加剧。这其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同是一个应变性,顺之与违之有如此不同的结果。今天许多疫苗的应用,正是中医“天人合一”、人体“应变性”本能的临床应用,前途必定广阔而光明。
5、守个性
生物的守个性是物种保持其生物个性的生态法则。如果生物没有守个性,万物便失去了区别。这是不可想象的灾难。因为有了生命的守个性,万物才成为万物。物与物之间、类与类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出现万万千千同中之异、异中之异,以致万顷森林无相同之树木,天下之树木无相同之树叶,世界六十亿人无相同之面孔,无论动物、植物,子孙万代各有差异。由于生物的守个性法则,在保持自身纯度的同时,保持了物种的多样化。
生物的守个性法则,在优生学的研究中有丰富的内容。
阴阳五行运动衍生出五大生态法则,是生命赖以生存、发展的能力,是生命自始至终的全过程,是生死盛衰的根据。医学家临床治病,以及养生,顺之则昌,逆之则危,实所谓天地之道不可违也。
四、阴阳五行的启示与推演
1、阴阳五行:系统性之推演
中医在《伤寒论》问世前,临床医疗是“医方”(如同时代的《肘后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方》、唐孙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方》……)。唯张仲景在阴阳五行的启示中推演,建立了理、法、方、药一体的临床医疗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张仲景融入了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把《伤寒论》打造成无古无今、超现代的临床医学体系!如今,中医于本世纪初便创立了《伤寒论》临床医疗系统,使用了信息处理与控制程序。这是在中医内容中得到验证的,决无邀宠之意。
《伤寒论》临床医疗系统的构建,完全是在阴阳五行的启示中推演而来的。阴阳五行本身就是一个包罗宇宙万物的巨系统。这个巨系统把宇宙万物分为五种属性,发生着五行运动。这就是把宇宙万物以阴阳属性构建为一个巨系统,又以五种不同属性分为五个大系统。每个大系统中还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个性分别为若干子系统,甚至无限可分。
五行阴阳这个巨系统,恰恰是把宇宙万物整合为一的巨系统。这是一个无限整合,没有这样的无限整合,我们不可能得到对宏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因为,生命规律只有在宏观世界中才能得到。在认识了生命规律之后,再对宏观世界用分割的方法,进入微观世界。在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你会把在宏观世界中得来的生命生死存亡盛衰认识加以更深刻、更真切的升华!如果不了解宏观世界的大道理,而对个体进行无限分割,进入微观世界去寻求生命规律,那你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这里,是讲系统的意义。系统是对事物整合的宏观认识,宏观认识即普遍性、共同性的认识,也即是普遍规律的认识。系统的功能,就是我们以共同性为指导去认识个别性,去更好地解决问题。
“系统”这个词,是外来语还是本土语,我没考证,在汉墓出土的简书中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在汉代尚没有这个表述。那么我根据什么说阴阳五行是宇宙万物的巨系统?说伤寒六经是临床治疗系统呢?很简单,阴阳五行本身便是同类事物以内部联系组成的整体,伤寒六经也同样如此。汉代前没有“系统”这个表述,《天元纪大论》称阴阳五行为万物之“纲纪”,张仲景命名伤寒治疗体系为“六经”,而“纲纪”、“经”、“系统”这三个词都是从“糸”字与谐音字组成。“纲”是网的纲绳,千万个目系于一纲;“纪”是治丝,把散丝的头绪整理出来为“纪”;“经”是织物的纵线,可引申为道路、规范;“系”为丝所连缀的同类事物,以及内部联系组成的整体,与“系统”没有区别。我们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两千年之隔,纲纪、经、系统,名称虽有不同,而实质则一。我们可不可以确认伤寒六经系统,是受阴阳五行的启示而推演出来的呢?
我再以阴阳五行与伤寒六经系统的内在联系展现给大家看:张仲景开宗明义,首先把伤寒中风同类疾病分为阴、阳两个系统:“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无形的动力是阳;有形的器质是阴。阴阳合德,一动一静,是生命过程。阴阳离决,有静无动,是生命灭亡。这是生命生死中的阴阳。那么生命过程中的阴阳是怎样的呢?生命过程中阴阳是均势平衡,也就是动态平衡。
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阴阳正(+)、负(-)值。“+”为阳性值,表示机体的自主性运动在正常值。自主性运动是一切生命机能的动力,自主性运动在正常值中,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等都在正常运动之中;如果自主性运动在“-”值状态,那么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运动都会出现动力不足,整体处于阴性状态。所谓“病发于阳”,便是病发生在“+”阳性值中,机体的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处于正常状态;如果病发生在“-”阴性值中,机体自主性运动量不足,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都处于低落。同样一个病,发生于这两种机体状态中,病理、治法与方药都是截然不同的。而确认病发于阴性值与阳性值的根据,是发于机体内部的一条信息,即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这个信息证明了什么?为什么是病发于阳或发于阴的根据呢?
2、阴阳五行:排异性之推演
这要从病理说起,伤寒、中风是生物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排异性反应。在排异性反应中,无论是排汗、排便、排脓、排血,任何一个排异通路,都必须是有关的器官、组织自主性运动做出超常量的运动,才能把致病物排出体外。例如排异反应趋势向体表排汗,必须提高体温、提高血压、提高周围血管供血量,让微血管充血,以开放汗腺。在这个排异过程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发热”,发热恶寒是在提高体温中肌组织颤抖而发生的感觉,但体温是超常的发热。
“发热恶寒”这条病理信息,最能表现人体的自主性运动与排异性能力在正常值,病是发于阳性病理过程中,因而“发热恶寒”是阳性病理的定性标准。
在《伤寒论》中,阳性病是一个系统,又根据排异反应出现的病理部位不同而分为太阳、阳明、少阳三个子系统。太阳经排异反应趋势向“表”;阳明经排异反应趋势在“里”,或向上越,或向下夺;少阳经病在“气机”部位排异反应发生障碍。
在太阳经系统,分有汗与无汗两种病势。有汗病势二十一例,无汗病势四例,共二十五例。太阳经系统中有汗病势类与无汗病势类所有个例,都具有太阳经自主运动正常值,排异反应向“表”的共同病理特征,而又各具独有的个性病理特征。但都是以脉、症、病情等病理信息所表明的,都因其排异趋向而用汗法。
阳明经病理系统排异反应在胃肠,张仲景称“里”。排异反应趋向上越(吐)与下夺(排大便)两种。对上越者,因其趋向用涌吐法;对下夺者,因其势而用攻下法。吐法、下法是对阳明病的一般病势而言,又根据各自不同的个性病症而有不同的下法,在下法中有“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四个不同等级。阳明病所有个例,也都是以脉、症、病情,与自觉、他觉的病理信息表明的。张仲景所谓“辨脉症”,实际便是病理信息的处理程序。
少阳经病理系统在“气机”,排异反应因气机调节失常而受到障碍。少阳系统病势有四类:气机调节失常是其一;因调节失常而障碍排异反应排汗是其二;因气机失调而障碍排异反应排除胃肠热结是其三;因气机失调大便燥结障碍排异反应排便是其四。
3、阴阳五行:自主性之推演
以上是阳性病系统中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有若干个例,以下我们看阴性病理系统。
阴性病理系统与阳性病理系统相反。阴性病是自主性运动在负值状况,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无能做出有效的反应。为生物病源体侵入人体后,共生性与排异性反应不能动员相关器官组织以增强代谢的形式排除异己,集中表现就是不能提高体温发热,而出现体温低落的恶寒,所以“无热恶寒”是阴性病的定性标准。在阴性病系统中,与阳性病相对,也是表、里、气机三个病理反应的区阈。不过,阳性病是病理反应区阈不同而排异方式不同;而阴性病则是在表、里、气机三个病阈中组织器官自主性运动能力衰弱,不能维持正常基础代谢,因不同病阈、不同的组织器官出现自主性运动衰弱而已,以下分别介绍。
少阴病系统,脉沉细,体温低落,身寒,但欲寐,是心功能衰弱、外周循环不足,这表明循环系统自主性运动在负值状况,这个病是以“回阳法”治疗。“回阳”的含义,就是恢复失去的动力。少阴病过程中有七个不同的个例(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附子汤、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少阴病因阳回发热汗出而病解除。这就是自主性运动值升高,排异性能力回复正常,排除了病原物质而病愈。
太阴系统脉弱,弱象是沉微细无力,表明血压降低,循环血流量与动力俱呈现负值,而且腹满时疼,下利清谷,食不下而吐;体温降低,明显的自主性运动降低,循环动力与胃肠消化功能、代谢功能都在低值的状况,这种状态中,排异性能力几乎出现零值。太阴病与少阴病以及厥阴病,其共同的性质就是自主性运动能量过低——少阴在循环与周围组织;太阴在循环与胃肠器官;而厥阴病,是自主性运动能力降低出现于气机官能。厥阴病系统,问题复杂,需从头说起。
关于厥阴病,章太炎先生说:“厥阴病乃千古疑案。”为什么说是疑案呢?因为自宋代至今,可以看到的《伤寒论》版本,在厥阴篇只有提纲一条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而下面既无理法,也无方药,也就是提纲之下没有切实的内容。因此,自宋·成无己注释《伤寒论》以来,历金、元、明、清诸代,众多医学家对伤寒论厥阴病议论甚多。说法之一,张仲景也是有局限的,消渴病今天还是医学界没能解决的难题,一千多年以前不能出治法是很自然的事;说法之二,《伤寒杂病论》成书一百多年后,经王叔和整理而行世,建安至晋大约百年,而战祸频仍,更加水、火、虫蛀之灾,对于竹木简书很难保存完好,《伤寒杂病论》中多有佚失,厥阴病篇应是因这些灾难而散失。上述这两种说法,不必分证是非,重要的是将佚失者找回来,实缺者,可补上。但已经寻找千年,仍无消息,还是补起来便宜。怎么补?缺少什么补什么。缺少了什么呢?缺少了厥阴病的理法方药!   
4、阴阳五行自主性推演:厥阴病补缺
什么是厥阴?什么是厥阴病?厥阴病怎样治法?什么方药?
厥阴是张仲景以阴阳消长的关系来说明伤寒六经病的病理关系,并以它来命名。阴阳是对立存在的,没有孤阴、孤阳。但阴阳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是消长变化。阳长阴消,阳极生阴,阴长阳消,阴极阳生,循环往复,无始无终。厥阴表示阴气盛极而阳气开始增长,所以厥阴与少阳对立存在。在《伤寒论》六经系统中,太阳与少阴是在“表”病阈中,阳性过程称太阳,阴性过程称少阴;阳明与太阴是“里”病阈中,阳性过程称阳明,阴性过程称太阴;而在气机病阈中,阳性过程是少阳病,阴性过程为厥阴病。这就是说,气机这个区阈的病,自主性运动能力在正常值为少阳,自主性运动能力在负值为厥阴。这便理出来一个头绪:少阳气机病的阴性过程便是厥阴病。
张仲景在厥阴提纲中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这是说的什么病?“消渴”应是糖尿病与尿崩症;“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应是强心悸与心绞痛、心肌坏死。这似乎透露出一点线索:糖尿病与尿崩症都是内分泌病。糖尿病总是合并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这是很清楚的。内分泌紊乱必然导致代谢障碍,先发生糖尿病,后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或先发生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而后出现高血糖者,临床中均属常见。到这里,厥阴病已经初步定位——分泌与代谢病阈。
我们可以与少阳病的病阈核对一下,看是不是同病阈。病阈是发生病理反应的实体是器官组织。张仲景说,太阳病在“表”,阳明病在“里”,而少阳病则没有指出一个实体病位,我们只好从少阳病的脉症中寻求其病理部位。
六经提纲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口苦咽干目眩”是出于什么部位?
“口苦”是胆汁代谢障碍,胆汁溢于肝循环,进入体循环,在舌组织循环中而产生的苦味;
“咽干”,是口腔唾液腺分泌失调,稀薄的唾液腺分泌减少,而感到口咽干;
粘稠唾液分泌增加粘稠唾液中含粘蛋白,所以容易附着在舌上形成白苔,这就是少阳病“舌上白苔者”的形成原因
“目眩”一症考虑是眼血管收缩,以及瞳孔散大所致。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以及脉弦细,都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失常关系直接。交感神经活动使内脏与外周血管收缩,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抑制胆囊收缩,使瞳孔散大,促进糖原酵解;副交感神经运动则相反,使血管舒张,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胃液、胰液、胰岛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瞳孔缩小……
说到这里,少阳与厥阴的共同病位已经分明,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舌上白苔,以及其他少阳病症(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往来寒热、胸胁苦懑)与厥阴病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同出于分泌调节机制。
内分泌与外分泌是相连接的,分泌与代谢也是相连接的。这些都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失常所致:副交感神经自主性活动降低,交感神经失去制约。如果在有“往来寒热”时,可认为在少阳过程中;如无发热,出现消渴,或出现心中疼或心悸或饥不欲食,可认为入厥阴过程。
中医对少阳称“生发之气”,并以三焦为体。《难经》三十八难称三焦“主持诸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例“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中说:“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作相火之用的三焦,在中医临床中,一向被认为是少阳气机,而相火被认为生命之火。或换个话说,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交感、副交感神经、运动与分泌,代谢等都属于三焦气机的一部分功用。三焦气机作为少阳与厥阴的病理部位,从形式、内容都是相契合的。
下面我们谈治法与方药。
我们不妨把厥阴病直称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的一个案例,这样说起来方便些。
在中医的理论中,糖尿病发生于厥阴病理过程中,是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低于正常值而出现的营养代谢调节机能障碍。在少阴病表阳虚,以附子、人参助其自主性运动称助阳;在太阴病在里,以附子、干姜回其阳;而厥阴病在气机,用什么药来强化三焦气机大的自主性活动呢?
这不是个新问题,这是前人已经重复做过,并且说了二三千年的问题。张仲景对少阴与太阴用助阳、回阳的附子、人参、干姜等药重振了自主性运动,正是我们的思路,即治愈糖尿病的思维。张仲景在治疗少阴病时,对循环濒于衰竭(张仲景称亡阳)的情况,就是用“回阳”法起死回生的。当然,少阴、太阴与厥阴是同理不同法、同法不同药的,既是相同的病性,又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可从少阴、太阴病中受到启发。
我们重述一下阴阳的关系:“阳动阴静”,“阳生阴长”,“阴阳互根”。阳为运动,运动不足为阳虚,阳虚则阴不足,阴不足又导致能量缺少,这是阳生阴长的关系,也是阴阳互根的关系。以糖尿病说,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严重不足,造成营气缺乏、卫气不足,上焦纳入、中焦运化、下焦排出的一片混乱,神疲体倦,并发症状逐日增多,这是从宏观上看三焦气机的阳虚势态。
从微观上看,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分泌至关重要。胰岛组织分泌两种激素,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分泌降糖激素;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分泌升糖激素。这就使血糖调节在一个动态平衡之间。而糖与脂肪、蛋白三大营养物质之间在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这个生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个调节机制,并且是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来调节的,稳定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范围。每一个器官、组织的分泌,激素也好,生化酶也好,都是在运动中产生的,这些物质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由物质转化而来的。
这些器官、组织的运动是从哪里来的呢?前面已经说过,是副交感神经活动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胃液、肠液、胰液、胰岛素的分泌。是什么东西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呢?这在微观世界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我们只好说:自主性。生命中组织器官产生了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需要什么,产生什么;需要多少,产生多少;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产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又非常有序,而且是动态的自主运动、自主控制、自主调节的生命化学程序。治疗糖尿病的理法药物,就在于如何恢复上述这个生命化学程序的自主性活动。
让我们回到宏观中去。微观世界中所表明的,与宏观世界中所认识的,是相似的。我们已经知道,治疗糖尿病只能强化三焦气机的自主性运动。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同时补以高能量的营养物质,以期达到“阳生阴长”、自主调节的生化程序,恢复其均势平衡的生态秩序。   
什么药物强化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呢?什么药物可作为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所需的能量呢?
我们是幸运的,先辈们在三千年中给我们留下大量的医药遗产。至今能看到的《本草》三十多种,方书三百五十多部,中药一千八九百味,而且大多是在千百年的临床中无数次实践验证过来的。在这个宝库里,何求不得!我在补元气、健脾气、滋肝补肾的思路中组成“天和强生合剂”,已经过六年的临床验证,中医学中一扇未曾启动的门为我大开。我看到,厥阴病系统中远不止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而是更多更多的内源性疾病。
我去年在浙江大学医院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其并发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先后痊愈了,这是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合并案例,治疗原发的高血压、冠心病,结果相同。而且在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冠心病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并发性疾病,或非并发疾病,都在“天和强生合剂”治疗中先后消失,诸如脂肪肝、萎缩性胃炎、溃疡不愈合、口腔溃疡、慢性咽炎、内外痔、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混浊、便秘、失禁、前列腺肥大、肾功能不全、阳痿、阴冷、肢疼肢麻、风湿痛、颜面黑斑、老人斑、器官组织间囊肿、鼻息肉、脂肪瘤(其中一例是扁桃腺肿瘤),以及所谓更年期综合症、干燥综合症……而且,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入“天和强生合剂”治疗中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一切都趋向平衡。比如,先是大、小便通畅,多食与不欲食、血压高低、血脂、血糖逐渐平衡,心率快与慢、体重超标准肥胖者与体重不足消瘦者趋向平衡,面部逐渐出现红润,光泽洁净,老年斑逐渐浅淡,直至消失……
我写到这里,已足以说明厥阴病系统的空缺不再是中医的缺憾。“天和强生合剂”所治疗的疾病,远不止上述所列出的二十几个。我断定,在今后的临床中,会有许多疾病补入厥阴系统中来,包括肿瘤。   
我说的是阴阳五行的启示与推演,用阴阳五行剖析了伤寒六经。而且补足了厥阴系统应有的内容。以“自主性调节”为法治愈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二十多个功能性疾病;发明了生态同步疗法[1][1]。感谢我们的先祖给了我阴阳五行智慧。敬告我的同胞们,中医不会叫您失望,一定会在这太平盛世复兴发展繁荣。


  
   
      
[1][1] 注:药疗与食疗同步,即天然药物与饮食同步治疗。
      
   
  



加群二维码
发表于 2016-2-28 14: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你是医生 我怎样联系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8 17: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和强生合剂 是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天白云山竹 发表于 2016-2-28 14:56
太好了!你是医生 我怎样联系你呢?

没有病痛的生活 2385657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环保酵素救地球 ( 鲁ICP备19040000号-1 )

GMT+8, 2024-6-2 06:34 , Processed in 0.103745 second(s), 18 queries .

环保酵素救地球-爱酵素、爱生活

© 2001-2015 hbjsjd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