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环保酵素制作精华贴

环保酵素使用经验精华贴新手必读:环保酵素简明手册
环保酵素使用:家居日用的好帮手杭州电视台:垃圾减量与环保酵素防止酵素瓶爆炸的方法
hot! 北京酵素使用及规模化制作经验环保酵素还了我一条清澈的小河

《浙江日报》报道环保酵素推广工作

查看: 2353|回复: 0

《一根稻草的革命》第六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 06: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保酵素微信公众号

作用与反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表面上是对立的,实为一体。
到我这里来的人好像都是怀着一种想要回到原点上的欲望。果真如此吗?我认为不是。
他们只是由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向外扩展,感到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一切将化为乌有,
将导致分散与崩溃。为此,他们才产生了应将目光向内、应向着中心的方向回转的欲望。他
们并不是在明确把握住原点以后才要回到原点上的,而是在不懂得原点的情况下左右摇摆。
根据平衡的概念,右侧的向左,左侧的向右,它们只不过是为求中心而进行摆动而已。结果
他们只是在原点的周围,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来回兜圈子。
因此,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向原点靠近,哪怕是一步。只是右侧的向着左的方面稍稍作些
反省,而左侧的则向右侧的讨教,试图进行调和而已。回归自然的运动也好,公害问题也好,
都未向着问题的真正解决方面发展。只不过是脱离自然和破坏自然过程中的一个间歇,一种
缓冲。
早在30 年前,我的自然农作法就被介绍于世,并受到关注和研究。七八年前它在科技
人员中已得到认可,认为它是正确的。虽然得到了认可,但他们要给它穿上衣裳,给它化上
妆,使其变成商品。这样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了。
所谓衣裳和化妆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在承认自然农作法的基本作法的同时,仍认为
在此基础上再使用些机械更方便,再少量地施用些化肥会增加产量。这样又使之回到了原来
的立场。
来到此地的学者们,当看到这些可以否定科学的农田以后,不是对科学本身产生疑问,
然后确认它,相信它,最终去发挥它,而是将它作为反省的材料,作为进一步推行科学农作
法的材料。对此,我无比气愤,无限悲伤。
自然农作法为什么没有普及
我居住的村落虽然很小,但二三十年来我一直在条件各异的七八反农田中种植水稻和小
麦,一直把它是否具有普遍性作为重点进行实验。我没有把只适用于部分地区或局部地区的
方法作为自己研究的目标。我认为,只有在所有地方都能适用的、带有普遍性的方法,才可
称之为实用的农业技术。
现在,通过各地试验农场的试验,按照此种农作法种出的大米,产量高于插秧的方法,
小麦的产量也不低于高垄种植的方法。目前,根据各方面提供的材料看,都不能否定其可行
性。
那么,这种已经被事实充分证明的自然农作法,为什么不能普及呢?
原因在于,在当今的社会里,一切事物都在向着专门化和高层次化发展。为此,对从整
体上去把握某一问题带来了困难。
例如,高知县的病虫害专家桐谷先生来到此地,调查这块农田为什么在没有进行浮尘子
消毒的情况下而浮尘子却非常少的原因。通过对昆虫的栖息状态、密度、天敌与害虫的关系、
蜘蛛的发生率等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这里的农田与试验农场经过消毒的农田在害虫
发生密度上几乎相同。也就是说,未经消毒的这块农田与使用农药全力消毒的农田,害虫的
发生密度几乎无任何差别。更令人吃惊的是,调查结果表明,害虫虽然少,但害虫的天敌却
比消过毒的农田多出很多,借助天敌的力量保持着现有状态。与施用价格昂贵的农药杀虫的
方法相比,采用此种栽培方法,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桐谷先生在得出此结论后返回了高知
县。
按道理讲,该县的土壤、肥料以及耕作专家们应接踵而至。但是他们却没有来。我认为,
即使桐谷先生回去后在某个会议上提出了要尝试一下我这里的方法,得到的反映也一定是:
从整个试验农场或从整个县来看,采用该方法还为时尚早,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进行研究。
这样一来,要就此方法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这种情况在所有的县都出现过。这就是现实。到此视察过的技术人员和专家至今几乎无
人作出过“这种方法的这一点不明确,这一点不正确"的结论。他们都从其各自的专业角度
出发,认为采用此种方法没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在此至少得出了“我认为没有什么
问题”的结论。
然而,在他们返回后的五六年间,没有一个县将其付诸实施。
从现在的试验农场的机构或大学的机构以及研究方法来看,导致这种结果也是必然的。
在各个问题上都强调慎重、慎重,因而束缚住了手脚。说起来实在是令人焦急。总的情况尽
管如此,但最终还是出现了一步步向具体实施迈进的动向。今年(1975 年)近畿大学的农
学系终于成立了“自然农作法”项目小组,决定用两至三年的时间让各教研室的教师轮流到
我的农田和柑橘山来进行调查。
这第一步虽然已经迈了出去,但谁又能保证它的第二步不迈向相反的方向呢?
关于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谈到。他们虽然采用了自然农作法的骨架,但又认为如果完全
不使用肥料、农药和农机具的话,在现实的社会中将会影响到各方面的关系。为此,他们同
时主张,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可以使用些肥料、农药和农机具。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甚至
推荐这种做法。从农民的角度讲,他们自然不会去否定科学而愿意采取折衷的方法。虽然都
在使用肥料、农药和农机具,但有的是认为使用它方便,有的则认为使用它才是真正的农作
法。表面上看两者只是程度的不同,但他们的方向却是截然相反的。迈出的第一步虽然是缓
慢的,但它却带有回归真正农业源流的色彩。然而,接着迈出的第二步又出现了脱离第一步
发展方向的趋势。
此种事情反复地出现,真使我搞不清楚社会究竟是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如果仅从最终
的结果来看,迈出的第一步也并非是在接近自然农作法,毋宁说它同样也是在背离自然农作
法。现实使我不能不这样看待这一问题。
人类并不了解自然
最近我一直在想,仅仅靠按学科划分专业的科学家们的头脑对我的农田进行分析是不行
的。必须把科学家、哲学家、宗教人士以及包括种田人、政治家和艺术家在内的各方面的人
都汇集于此,出场进行评议,就这种农作法究竟是否可行做出结论。
今年4 月,各县及各试验农场的技术人员一起到此。京都和大阪大学的教师、环境科学
研究所的人士共计20 人左右,也组成小组一同前来。除此之外,正将自然农作法付诸实践
的世界救世教的全国各县的代表们也结伴而至。
我觉得非如此不能解决问题。这是因为,专业的农学家和科学家自认为已了解了自然,
或认为自己是站在该立场上的。因此,他们对研究自然充满信心,确信自然是可以利用的。
然而,我认为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看,人类是不能了解自然的。
我经常对来我这里帮忙、在我的山中房子里学习自然农作法的青年们说,谁都能看到青
山上的树,看到柑橘的树叶,看到水稻,觉得自己了解绿色,觉得自己与自然朝夕相处,生
活在自然之中。但是,实际上人类并不了解自然。而且,懂得“人类并不了解自然”这一道
理则是接近自然的第一步。当你认为自己已了解自然的时候,你已远远地脱离了自然。
我还告诉他们,为什么自然是不可知的呢?这是因为,我们所了解的自然并不是自然本
身,而只不过是将自己头脑中任意解释的自然误认为是真正的自然了。或者只了解植物学中
的植物,如,只知道这是稻科的水稻,这是柑橘类中的蜜橘,这是松科的松树等。
毋宁说婴儿和孩子能看到真正的东西。因为他们是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进行观察的。孩
子的眼睛是无比清纯的,可以直接看到绿色,对绿的感觉就是绿。但是,成人的眼睛看到的
绿,只是七种颜色之中的一种绿色,看不到彩色电视机中的绿色与自然中的绿色的差别,从
中得到的感受也没有区别。有的只是深绿与浅绿、鲜艳的绿与不鲜艳的绿这一观看方式上的
不同。
我认为,从某一立场看到的事物并不是该事物的全部。如果彼此都未认识到这一点,那
么,话是根本谈不到一起的。
各个专业领域的各方面的人汇集一起共同观察一棵水稻,研究害虫的学者从害虫的角度
观察,研究肥料的学者从肥料的角度观察。在现实的情况下,这样做也是出于无耐。但这些
人汇集在一起共同观察一种物体,情况将发生变化,它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物体。现在缺少的
正是这一点。
比如,当高知县试验农场的人来我的农场调查浮尘子与天敌的关系时,我曾对他讲过这
样一段话:
“先生,因为您是研究蜘蛛的,所以您大概在天敌之中只对蜘蛛感兴趣。实际上这样做
是不行的。今年虽然蜘蛛大量繁殖,但去年繁殖最多的是土蛙,在此之前还出现过雨蛙。每
年的情况都不一样。”
某年、某个时期是哪一种天敌对害虫产生了作用,单靠局部的研究是无法把握的。有时
是因为蜘蛛的大量繁殖导致了浮尘子的减少,有时则是由于降雨多雨蛙的大量繁殖导致了蜘
蛛无法繁殖。或者相反,有时由于不降雨出现干旱,导致农田无水,使得白背浮尘子和褐色
浮尘子未能繁殖。要防止和消除浮尘子的繁殖,与其花费劳力喷撒药剂,不如不往稻田中放
水,晾干稻田,或不往稻田中浇污水,这种方法或许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为此我曾反复进行
了实验。忽视稻田灌水与昆虫的关系而研究出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实际上是无效的。对于
浮尘子与蜘蛛的研究应在观察蜘蛛与青蛙的关系中进行。为此,研究青蛙的教师应该来,研
究蜘蛛的教师也应该来。生物教师、研究水和水稻关系的教师也应汇集到这里。              
065419y5ipsws4m9raham4.jpg
加群二维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环保酵素救地球 ( 鲁ICP备19040000号-1 )

GMT+8, 2024-4-27 21:49 , Processed in 0.098052 second(s), 19 queries .

环保酵素救地球-爱酵素、爱生活

© 2001-2015 hbjsjd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