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将四瓶酵素重新分装后,第二天都长出了白膜,也都再度开始冒泡,隔天我将蔬果粉碎并另加了些1:10的蜂蜜水,算是进行二次发酵吧。每天两次将表面带膜的蔬果压下去并进行搅动,差不多2-3天后蔬果末全部浸没到液体中,液体表面一层薄薄的带皱纹的白膜(并非雪白,应该是很淡的奶黄色)。酵素液因为有紫薯始终是玫瑰红色,很好看,紫薯丝在做酵素的第二就泡成白色了,它的紫色全跑到水里了。这时我又做了个实验,将其中两瓶拿掉密封的塑料袋,用两层医用纱布蒙住瓶口,仅仅过了48小时,“可怕”的事情显现出来了,其实应该说从改蒙纱布后就开始了。仍用塑料袋密封的两瓶蔬果末明显地下降了两公分,而改用纱布的却一点没下降,蔬果末下降可以认为是酵母菌分解(腐化)的结果吧,应该是好事。改用纱布的两瓶,手摸在白膜上部的玻璃有明显的温热感,半盖着的盖子内都是水汽,其它部位或其它瓶子都是冰冷的感觉。改蒙纱布后出现的现象说明在有新鲜空气可以交换的情况下,白膜层在进行着激烈的氧化过程,同时产生了热和水汽。白膜也变的有所不同,变厚变的细密不再起皱纹。我考虑这不是好事儿,因为白膜在大量消耗液体中的营养成份,再说我不想吃它也不想用它抹脸。随后就改回用塑料袋密封,现在和另两瓶一样,蔬果末开始下降,瓶子上部也不再温热。 下面试分析白膜问题,这是借用别人的实验结果来处理酵素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在《重编——酵母菌——》原帖中复制的网址里的文章详细讲述了9种酵母菌中一些会产生白璞(白膜)的情况,重编时摘录了出来。实验应该是在无菌状态下将该酵母菌接种到试管的培养液中,密封,恒温,并重复实验得到相同结果后得出的结论。试管中总是保留了一定空间的无菌空气,如果该酵母菌在有营养和空气情况下会结膜,那一定会在液面上形成白膜,如果不会,再给它新鲜空气也不会。白膜应该是该酵母菌的另一种生存现象,液体中的酵母菌和白膜一定会同时存在。至于好不好有没有用我不知道,我是不吃也不抹,对我来说就是没用的。怎么处理,我这样考虑,只要液体中有了这种酵母菌,白膜是除不尽的。而不给它新鲜空气它就停止繁衍了,那就让它去吧,直到开喝的时候再处理它,不省事多啦。当蔬果或蔬果末还浮在液面时,每天把白膜压下去再搅动搅动,把空气带入液体中,有助液体中酵母菌的繁衍。等到蔬果都没入液体中后就可封盖了,以防白膜增长浪费养分。(请批判地接受) 说点题外话,做酵素以来,买的小仪器、小家盃什儿花的钱比做酵素花得还多,自己捣鼓捣鼓,做做记录也挺有意思,给我退休后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外出还多了一份牵挂。不过有一样东西却省了我大笔的钱,那就是书籍,按我的习性,凡我喜欢上的东西,又想琢磨琢磨的,就会买上大量的相关书籍,追根溯源地搞个清楚,家里的藏书2千来册就是这么来的。现在利用网络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还不用花一分钱,对我的感触太大啦,现在的书多贵啊,没有网络可真要寸步难行喽!
|